首页 > 最新动态 > 民营企业的舆论困境
最新动态
民营企业的舆论困境
2025-02-219

图片

近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和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对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殷切期望,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信心和发展,是这场座谈会的鲜明主题。

但是,会场之外,不和谐的声音也弥漫,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因为发言坐姿问题,被许多网友解读为傲慢、不重视、没礼貌。甚至有网友将此事与韦尔股份午间股价的回落调整联系起来。

此前,农夫山泉因创始人过往经历被恶意关联,遭遇“民粹式批判”,在业绩增长的情况下市值暴跌上千亿;就连民间口碑最好的胖东来也因“内裤事件”向顾客发放500元投诉奖后,又宣布对涉事网红“两个小段”索赔百万,引发舆论两极分化。

这些事件折射出一个共性现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正被置于舆论的“高温熔炉”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信任危机甚至生存危机。

以胖东来事件为例,其核心矛盾并非产品质量问题——检测机构均认定内裤合格,而是企业对舆情处理的逻辑撕裂。一方面,胖东来依据“极致服务”文化奖励顾客500元并承担医疗费,另一方面又以法律手段追责百万,试图平衡“客户至上”与“名誉捍卫”。

这种矛盾背后,是自媒体时代“情绪优先于事实”的传播特性:消费者一条投诉视频,未经核实便引发连锁反应,就可能导致其他商场下架商品、工厂订单取消。企业即便自证清白,仍需付出高昂的信任修复成本。

就像郭德纲所说,“人需要在一个没有后果的环境下去发泄”,当刻板印象、网络暴力从个体宣泄升级为有组织的舆论围猎时,真相往往沦为次要品。

当前社会对民营企业的矛盾心态,本质是转型期经济焦虑的投射。2023年民间投资首现负增长,部分群体将发展压力归咎于“资本原罪”,却忽视了民营企业贡献了60%的GDP、90%以上的城镇就业。

这种认知偏差在舆论场被极端化:一则瑕疵投诉可被演绎为“资本欺压”,一次股权纠纷能上升为“黑幕狂欢”。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公众对“完美企业”的想象与市场规律的冲突。胖东来新增“易敏体质建议浸泡”提示后,仍有消费者质疑“为何要消费者自行排雷”。这实则混淆了“零风险承诺”与“合理使用告知”的边界。要求企业绝对无错,等同于否定市场经济的试错机制。

此外,口口声声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宣传各种座谈会、政策、立法以及企业服务,但当民营企业真的遇到舆论危机的时候,却少有官媒能够直接下场支持企业,反而是当胖东来发布“员工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时,却迎来了近百家媒体的“口诛笔伐”。

虞仁荣坐姿问题、胖东来内裤事件、农夫山泉事件其实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宣传点,官媒如果介入引导舆论,用日常点滴来反映上层对民企和民营经济的重视,企业家的微观感受一定是非常感动的。


国家以国士待我,企业岂能不倾尽报之?


现在的舆论场总是在试图“造神”和“毁神”。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让企业家在“神化”与“妖魔化”的两极间摇摆。胖东来在报告中强调“通过法律与社会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个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恰恰证明:市场经济本质是契约精神,而非舆论审判的战场。


当我们抛弃双标、克制负面情绪、摒弃刻板印象,将视线从挑刺转向共建,从对立转向共情,才能更好的体会“企业,让社会更美好”的真谛。毕竟,呵护民营经济,就是呵护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给予企业家喘息的空间,就是给予创新与增长更多的可能以及许多人的就业机会。


让我们少一些“放大镜下的猎巫”,多一些“显微镜下的理解”,共创美好企业,共建美好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