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综合发展水平全国第十,河南如何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新动态
综合发展水平全国第十,河南如何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015
图片
本文为作者投稿,文章原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河南省发展建议》。
作者介绍:
李登辉,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部经济师,从事民营经济研究。参与厅级课题多项,相关课题有《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浙粤豫民营经济对比研究》,顶端新闻发表文章多篇,相关课题有《河南省民营经济调研报告》《构建创新生态链,促进河南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

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是2022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直副厅级事业单位隶属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该院聚焦全省重大战略规划、产业创新发展和改革政策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省发展改革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为测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验证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国所处位置,进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并针对我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

1.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分析的科学性,构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一级指标作为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二级指标,分维度进行评价,各个维度下设三级指标。其中除绿色发展维度下的二氧化硫排放、颗粒物及氮氧化物为负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一是要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区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来测度地区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水平。

二是要推动民营经济协调发展。以农村私营工业企业平均就业人数/城镇私营工业企业平均就业人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是否协调。

三是要促进民营经济绿色发展。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二氧化硫排放、颗粒物、氮氧化物来测度区域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水平。

四是要加强民营经济开放发展。以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测度区域民营经济开放水平。

五是要促进民营经济共享发展。以规上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规上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来测度区域民营经济共享水平。

1新发展理念下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研究以全国3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香港、澳门地区制度环境不同,未纳入研究;中国台湾地区暂不纳入研究范围),对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涉及的行政区划数据来自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平台2024年各指标因子来自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各省统计年鉴。由于部分民营经济相关数据的缺失,除了可以直接使用的民营经济数据外,本研究中对于缺少的私营数据采取以下方法,对于X1X2X3X11,本研究以2024年全国私营规模以上数据比上全国规模以上数据作为系数,最后将2024年各个省份指标乘以对应的系数得到民营规模以上数据。

3.研究方法介绍

本文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首先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数据标准化公式如下:

其次,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指标贡献率公式如下:

确定信息熵:

确定第i项的权重:

根据指数计算结果将无量纲化数值与权重相乘求和,得到发展指数:

2指标权重

(二)全国省际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1.全国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以熵权法测度2024年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结果如下:

1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左轴分维度指数,右轴综合指数)

分维度看各省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的综合发展指数分别为0.7450.5930.3960.395,位列前四。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为0.189位列全国第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维度。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指数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的创新发展指数分别为0.2860.1970.1340.104,位列前四。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指数为0.041位列全国第十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协调维度。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指数中,山东、贵州、湖南、辽宁的协调发展指数分别为0.0580.0570.0420.026位列前四。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指数为0.023位列全国第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色维度。各省(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指数中,山西、内蒙古、河北、辽宁的绿色发展指数分别为0.1760.1440.1160.097位列前四。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指数为0.058位列全国第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开放维度。各省(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指数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的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0.3580.2860.1770.170位列前四。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指数为0.051位列全国第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共享维度。各省(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指数中,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的共享发展指数分别为0.0570.0520.0430.042位列前四。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指数为0.189位列全国第二十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空间格局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2024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可视化。以自然断点分级将各维度及综合发展水平分为5个等级。具体结果如下:

2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布(数据来源:自绘)

综合来看发展水平。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由沿海到内部呈梯队分布,从沿海至内陆地区逐渐降低。河南省处于中等水平等级,各地区的创新、开放及绿色发展对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从五个维度折线统计波动及综合水平排名情况来看,各个省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化特征受这三个维度影响明显。

分维度来看发展水平。创新维度,胡焕庸线两侧分异明显,西部地区多数位于低水平区间,长三角、珠三角、黄河中下游地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较高,河南省处于中等水平;协调维度,中部地区处于高等水平下的协调,这种协调状态是基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需优化升级,东部地区处于中等水平的协调,西部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协调;绿色维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核心,连带北方部分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南方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开放维度,胡焕庸线两侧分异明显,同创新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高度吻合;共享维度,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共享发展水平明显较高,均处于水平,黄河流域的民营经济共享发展水平比长江流域低。

3.针对促进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综合来看,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全国各个省份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维度看,我省各维度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不高,东部沿海地区在创新、开放领域已遥遥领先,优势非常明显,河南省应找准自身位置,迎头赶上。

在协调、共享发展维度,全国各省的差距不大,创新、开放、绿色发展对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大,各个省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是由这几个维度拉开的,河南省之所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低,是受这三个维度的影

(三)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1.加强企业科技研发

一是完善创新制度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完善科技研发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研发活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台以创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企业创新研发奖励,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研发给予补贴补助,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指导与扶持,强化企业创新建设,形成创新激励机制。

二是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技金融支持、创新资源共享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科研环境。通过给予创新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的方式,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激励其增加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投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

三是引导人才流入民企开展工作稳定人们对各类企业的发展预期,在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空间、发展潜力、社会认可等方面给予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为高层次人才和民营企业搭建一个人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来源,为人才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创业孵化等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民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实践,为民营企业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提供技术支持。

2.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民营经济要加快新旧动能转化速度,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推动企业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逐渐改造升级为高端、智能、绿色、具有更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打造形成契合制造业需求的、专业、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形成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能够满足新业态新模式的服务业新体系。

二是加快民营经济绿色转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企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要明确规定民营企业不能再投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绿色园区为载体,鼓励企业使用节能减排等先进、清洁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全产业链绿色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民营环保领军企业,打造真正的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加快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制造。建立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入驻。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化系统,培育一批数字与实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

3.深化企业对外开放

一是推动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错位发展产业,有序参与国际竞争。根据发展基础,着眼国际循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引导民营企业根据各国发展水平,特别是东盟各国产业基础的不同进行产业选择。对于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国家,布局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

二是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引进国际品牌运作模式和战略合作伙伴,提升民营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把我省优质的产品、产品服务送出国门,通过新媒体、短视频等手段,加以宣传,通过参加国际展览、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等方式,让更多的国际消费者了解和认可我省产品的品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4.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动态监测,引导企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支持教育、环保、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引导企业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提升社会福利,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企业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助力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二是建立企业家精神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更好地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对企业家的表现和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估,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注重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企业家的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