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4家。从数量排名来看,河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中部六省排名第四,低于安徽、湖北和湖南,领先江西和山西。
从地区分布来看,其中,郑州114家位居第一,占比27.5%;新乡、洛阳分列第二、第三,这也是河南仅有的三个“小巨人”数量突破50家的城市。
从行业分布来看,前四批的370家“小巨人”企业中,94.8%的企业属于工业“六基”领域。其中,机械设备及电子信息行业122家,占33%;非金属矿物制造业52家,占14.1%;通信业34家,占9.2%;化学制品及原料38家,占10.2%;医药、纺织、家具、印刷等传统制造业52家,占14.1%;其他行业72家,占19.4%。
从主要特征来看,河南“小巨人”企业大多专注于细分市场,主导产品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配套,是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关键环节,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而且注重研发投入。
从政策支持来看,河南先后出台《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河南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河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细则(暂行)》、《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等政策法规,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链条,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
而且,河南还在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补助项目,同时设立“专精特新贷”对“小巨人”企业进行真金白银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河南的“小巨人”培育工作依然与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第五批小巨人认定,河南推荐了265家,仅有52家入选,入选比例不足20%,到了第六批,河南推荐了356家,更是只有41家入选,入选比例不足12%。
三是,虽然我省市场主体超过1000万,但是优质中小企业数量不足,可选择面窄,后备数量少,导致没有更多的企业可以推荐。
这一次,我省仅推荐了205家,是最近几批中推荐数量最少的,一定是经过了严格筛选,希望通过率可以高一些。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