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日报》刊发的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表明,河南省7个市和1个区凭借自身实力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之列。其中,新郑市(位列第35位)、巩义市(第49位)、荥阳市(第60位)、禹州市(第65位)、长垣市(第78位)、长葛市(第79位)、永城市(第91位)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郑州市二七区(第93位)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此项颇具含金量的荣誉,离不开各地特色主导产业的有力支撑。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这些县(市、区)的“产业名片”。
作为河南县域经济的“排头兵”,新郑市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为“两大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为“新兴增长极”,清晰构建起“两主一新”产业体系,通过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技术赋能,持续夯实县域经济硬实力。
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新郑市将现代食品产业作为核心支柱,聚焦农产品深加工与食品制造两大方向,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的发展格局。好想你健康食品、白象食品等行业龙头率先发力,不仅巩固了在休闲食品、方便食品领域的优势地位,更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2024年,新郑市精准签约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工业项目23个,总投资达134亿元,为现代食品产业向百亿级规模突破注入强劲动能。
在生物医药领域,新郑市以“小容量注射剂”为核心突破口,凭借技术优势与产能规模,占据全国该品类3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细分领域的 “隐形冠军”。目前,区域内已集聚遂成药业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研发+供应链”的模式,持续完善从原料药到制剂的产业链条,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一方面,新郑市充分借力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区位红利,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成功吸引锐杰微、尊绅光电等企业入驻,逐步构建起“芯片—显示屏—终端产品—网络设备”的“芯屏端网”全产业链布局,让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新郑市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升级:2024年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4个、绿色化改造项目80个,通过设备更新、工艺优化、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巩义之强,强在工业。铝精深加工、特色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是巩义的强县之基,每个主导产业里都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依托耐材产业这一传统优势,巩义市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之路。神龙耐材研发的微波穿透刚玉砖、低钠高纯刚玉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博瑞耐材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
如今,巩义耐材不仅服务于宝武钢铁等国内巨头,更出口至欧美市场,成为全球高温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同时,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推动这座工业老城焕发新生。
荥阳市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核心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构筑郑州西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2025年集中签约的35个重大项目中,24个为装备制造项目,其中天津驰汇丰镁合金车轮项目将贯通“镁合金棒—车轮—整车”全产业链,打造中国轻量化材料标杆。新材料领域,圣莱特高性能微球、中车四方轨道交通复合材料等项目落地,为荥阳注入科技动能。依托郑州西部产业带区位优势,荥阳正成为中原城市群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禹州市将钧瓷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形成“钧瓷+文旅+工业”的独特发展模式。
神垕古镇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长30%;光大瓷业通过自动化改造,炻瓷产品远销30余国;孔家钧窑、大宋官窑等龙头企业开发高端艺术品与日用文创产品,推动钧瓷从“展厅”走向“客厅”。
2025年,禹州钧瓷产业产值突破26亿元,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典范。
长垣市以卫材和起重机两大产业闻名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225家,医用卫材市场占有率65%,2025年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起重机械产业覆盖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全链条,卫华集团、河南矿山等企业年产整机30万台,产品远销170余国,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18%。
第十届长垣国际起重博览会更首次设立“超高/超重机械装备展区”,千吨级智能起重机等尖端设备彰显“长垣智造”实力。
长葛市虽然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入驻,但却规划建设了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省级特色商业区、7个特色专业园区和长葛产业新城等载体平台,形成了高端装备、再生金属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3个优势产业,包装印刷、卫浴洁具、食品加工3个特色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个新兴产业的“332”产业结构。
依托再生金属产业,构建起“回收—加工—制造”闭环链条。大周产业集聚区年加工各类废旧金属超300万吨,形成铝精深加工、不锈钢制品等特色板块,金汇集团、众品食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2025年谋划实施的17个重点项目中,新能源电池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占比超60%,标志着长葛正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华丽转身。
永城市以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先进金属材料为核心,形成“四驾马车”产业体系,并逐步向新型工业化转型。
投资60亿元的瑞柏新材料项目投产12种高端化工产品,永诺科技、赛龙图化工进入试生产阶段,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入选河南最具发展潜力榜单。
同时,闽源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加速推进,绿色建材、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同步布局,助力永城从“黑色煤海”迈向“绿色新城”。
作为郑州传统商业核心区,二七区正以商贸物流+跨境电商重塑产业格局。
银基广场打造“线下10万客流+线上10万粉丝”双轮驱动模式,海一云商总部基地汇聚6000余名电商人才,家居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热销70余国。
2025年启动的陆港片区建设,将构建“企业出海展示中心—订单集成选品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带中心”三位一体平台,助力豫商“买全球、卖全球”。
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动能培育,从县域经济突围到区域协同发展,这些上榜县市(区)的实践证明:产业兴则县域兴,特色强则实力强!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将持续关注这些“领跑者”,为您带来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