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8日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大会上,华润啤酒原董事会主席侯孝海以《商业新世界的应对之策》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精彩分享。
他以数十年的商业实战经验,为与会企业家们揭示了商业新世界的生存法则。现将现场金句与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商业新世界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最近这一两年对商业的观察。
大家知道,华润啤酒在过去的发展当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规模发展的时代,一个是质量发展的时代。
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把规模做到了全球第四、全国第一,又用十年的时间将华润啤酒做成了质量之王。在整个中国啤酒产业中我们无论是规模、收入还是利润,以及高档酒和品牌价值全面超过所有的竞争对手,变成整个中国啤酒的规模和质量双王地位。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很大的阵痛,整个终端被关闭,销售受到抑制。
同时,2020年左右我们发现整个销售出现了很大的跌荡,经济性啤酒出现下滑,中高端啤酒出现增长。
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思考商业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1年我发明了一个词叫商业新世界,想界定我们传统的消费酒企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企业所处的商业大世界已经发生改变。
这个扭转跟过去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出现的状况截然不同,对我们的企业产生了很多影响,包括原材料的供应,我们向海外市场如何发展,怎么样跟外资公司合作,怎么样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这个反转使得商业的底层逻辑和它的土壤、空气发生改变,使得我们企业必须要在新的世界里面,在国内大市场和国外谨慎的对外交流合作当中寻找企业的增长。
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技术创新改变企业的命运,而不是更多借助国外的势力,这是老世界和新世界之间很大的区别。
我们要清晰的认识这个变局已发生,我们不能回到过去。
我们做啤酒的这么多年还没有在存缩量时代做生意,我们过去做的都是增量的时代,人口在增加,消费在增加,数量在增加,消费的场景场所都在增加。
但是,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很多消费产品、场景、场所都在消费或者减少,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我们本来希望能够在更多的土地上收获,但是现在发现土地已经贫瘠了,已经没有那么多粮食可收获了。
在缩量时代消费品如何应对?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最近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提增长,虽然现在增长的企业也不少,但是不增长的企业更多,我们看到很多增长企业发布的年报觉得中国的消费已经恢复了,其实没有,我们要清楚的是啤酒和白酒这五六年一直销量在下降。
分化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特点。
分化的原因就是人群发生改变,需求发生改变,已经不可能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做了。
质价比现在成为一个非常火爆的词,消费者不可能接受劣质、伪劣,甚至低质的东西。
我们过去通行的大爆品尽管非常有效,但是在分化时代新的方式和新的模式也在层出不穷。最关键的问题是已经成为爆品的这些大单品、大群体的消费可能会受到个性化的冲击,我觉得这些分化带来的改变使消费需求的应变产生比较大的困难。
现在是平价和性价比的时代,进入缩量时代以后还有缩价的特征,在缩价情况之下由于消费的张力不够,使得缩量和缩价频频发生。
由于消费产生了新的动荡,他会对你的价格更加敏感,希望你有更好的实惠。我们过去在增量时代有时候会把产品包装做得好一点,把形象做得好一点,可能会卖高价,现在未必,现在让消费人群感觉到非常平实的产品反而更受欢迎。
我最近半年接触了两家企业,一个是名仁苏打水,是一家焦作的企业,疫情之后这个产品卖得非常好,它非常朴素的包装,但价钱并不低。另外,大窑汽水也是一样的,大窑汽水在很多餐厅里面卖得比啤酒都贵,但是它的样子很朴素、很简单。
这些消费趋势我们都要注意,原先做好产品、新产品的人,在看到大窑和名仁发展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在现在这个时代到底什么样的消费才是消费者需要的。
商业新世界里面消费升级还会继续,有些人说我们是不是消费降级了?
在现在复杂的状况下升级、降级和平价同时存在。所以你也不要放弃传统产品和既有市场的消费升级,因为这个消费升级是比较大的,可以进一步反哺你的创新。
多元化的需求、多元化的产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
现在中国酒业都在讲国际化,我们过去的国际化是让国外的中国人喝上中国的酒,这个不叫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现在可能任重而道远。
但是,无论如何国际化仍然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是需要摸索和探索更有效的道路。
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根据侯孝海分享实录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