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为读者投稿。
作者
梁超律师:
北京浩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刑事一部副主任
浩略刑辩学院副院长
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会委员
2025年11月5日上午10时,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公众号发布了《涉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保护再审典型案例》。此举标志着最高法院首次对外公布此类再审案例,对于推动民营企业产权与民营企业家权益的司法保护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典型案例发布的背景及其核心要点概述
发布背景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随着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明确了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法律要求。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在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指引下,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响应,推出了这批典型案例。
案例要点
本次公布的案例涵盖3个刑事案件和1个民事案件。其中,谢某等人虚报注册资本案的部分无罪改判,体现了法院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依据公司法修正及相关立法解释,正确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叶某某合同诈骗案和窦某某职务侵占案的无罪改判,坚守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准确区分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史某某、王某某诉某矿业公司合同纠纷案,则体现了法院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保护的原则。
典型案例的特色与重点解析
坚守罪刑法定,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在谢某等人案中,法院依据公司法调整后的规定,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了无罪的再审裁判,展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坚持,避免了将合法行为错误定性为犯罪,从而维护了相关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贯彻刑法谦抑,
防止刑事手段不当介入经济纠纷
叶某某合同诈骗案和窦某某职务侵占案的处理,法院基于证据不足或无法证明当事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等理由,作出无罪判决。这表明法院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防止了经济纠纷被轻易认定为犯罪,维护了企业宽松的经营环境。
平等保护各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史某某、王某某诉某矿业公司案中,法院确认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法律平等地位,通过全面审查交易过程,公正判定各方权益,支持了民营企业家的合法请求。这为构建统一大市场、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优质的司法保障,让民营企业家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对典型案例发布的积极评价
最高人民法院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人民法院实事求是、依法纠错、保护合法权益的原则。这些案例为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有助于统一法律标准,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并释放出强烈的法治信号,回应社会关注。通过这些案例,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可以更加放心地创业和经营,感受到法律的护佑和支持。同时,这也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