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六批“小巨人”公示2991家,江苏771家,河南的差距在哪里?
最新动态
第六批“小巨人”公示2991家,江苏771家,河南的差距在哪里?
2024-09-035

随着工信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的完成,9月2日,各地工信主管部门陆续对本地区通过审核的企业名单予以公示。

截至9月3日,各省市自治区(缺内蒙古、广西、陕西、西藏)累计公示第六批“小巨人”企业2991家。其中,江苏以711家的绝对优势一骑绝尘位居第一位,广东(含深圳)561家位居第二,浙江(含宁波)400家位居第三,北京271家位居第四,上海206家位居第五,山东(含青岛)196家位居第六,安徽113家位居第七,他们也是为数不多企业数量超过100家的省市。河南则以41家的数量位居全国第11位。

1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

从2019年全国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以来,工信部已经陆续认定了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2019年第一批认定了248家,2020年第二批认定了1744家,2021年第三批认定了2930家,2022年第四批认定了4357家,2023年第五批认定了3671家。

去除第一批、第二批复核未通过的企业,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累计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145家。如果加上第六批认定的2991家(截至9月3日),再去除第三批复核未通过的企业,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超过14000家。

工信部在2021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发展形成1万家“小巨人”企业。如今,离规定期限还有1年,目标已经超额完成40%,毫无疑问,这是个让人惊喜的成就。

今年6月,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 2024—2026年,要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通过财政综合奖补方式,分三批次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2024年先支持1000家左右重点“小巨人”企业,按照每家企业连续支持三年,每家企业合计600万元测算奖补金额,采取“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拨付资金。

相信有了更多真金白银的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2

“小巨人”企业分布不均

从全国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到各省级行政区就会发现,总量辉煌的背后,是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难以弥合的裂痕。

根据“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有接近70%的“小巨人”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前五批“小巨人”企业中占比分别达到了51.6%、51.6%、52.2%、61%、73.77%。在第六批“小巨人”企业占比中,东部地区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2.15%。中部地区也奋力争先,在前四个批次中均占到了20%以上的份额,但是从第五批次开始直线下降,到了第六批次,勉强超过10%。

西部地区的份额更是被压缩的惨不忍睹,从前两批次的超过20%,到第六批次的不足5%。要知道,中部地区包括武汉、郑州、长沙等新一线城市,西部地区包含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这些城市gdp均超过万亿,市场主体众多,有着极强的产业优势,但即便如此,依然被东部地区远远的甩在身后。而且,越到后面的批次,东部地区优势越大。

从省份分布来看,已培育的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主要在江浙包括广东、山东在内的沿海一带,排在前四的分别是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gdp总量排名基本一致。从城市分布看,北京、上海、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占据排行榜前列,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分局与地方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条件密切相关。

以苏州为例,第六批“小巨人”共新增206家,仅仅是苏州工业园区,就有60家企业被认定为“小巨人”,超过包括河南在内的20多个省份。差距之大,让人咋舌。

3

河南数量位居中部第四

将目光聚集到河南。

据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统计,结合最新公示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名单,河南目前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4家。

从数量排名来看,河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中部六省排名第四,低于安徽、湖北和湖南,领先江西和山西,这与河南中部第一GDP大省的地位不是特别匹配。

从地区分布来看,其中,郑州114家位居第一,占比27.5%;新乡66家位居第二,占比16%;洛阳56家位居第三,占比13.5%,这也是河南仅有的三个“小巨人”数量突破50家的城市。

从行业分布来看,前四批的370家“小巨人”企业中,94.8%的企业属于工业“六基”领域。其中,机械设备及电子信息行业122家,占33%;非金属矿物制造业52家,占14.1%;通信业34家,占9.2%;化学制品及原料38家,占10.2%;医药、纺织、家具、印刷等传统制造业52家,占14.1%;其他行业72家,占19.4%。

从主要特征来看,河南“小巨人”企业大多专注于细分市场,主导产品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配套,是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关键环节,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而且注重研发投入。

从政策支持来看,河南先后出台《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河南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河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细则(暂行)》、《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等政策法规,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链条,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

而且,河南还在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补助项目,同时设立“专精特新贷”对“小巨人”企业进行真金白银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河南的“小巨人”培育工作依然与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4

原因分析

将目光聚集到河南。

分析原因,一是受限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导致我省企业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够,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一些产业领域符合要求、有希望成长为“小巨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为受到这两年经济大环境影响,主营业务收入近两年平均增长率达不到5%,无法申报。

二是工信部评审规则重心转移,认定工作中更加聚焦工业“六基”、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网络强国建设重点领域,不再考虑地域平衡、地方特色等因素,将全国申报企业打破地域界限,统一划分行业、同业评比,排名优先的予以认定。我省推荐的企业因在全国同行业中优势不明显,导致入围数量较少。以第六次小巨人认定为例,河南推荐了356家,但仅有41家企业入选,入选比例不足12%

三是,虽然我省市场主体超过1000万,但是优质中小企业数量不足,可选择面窄,后备数量少,导致没有更多的企业可以推荐。

不过,随着政府有关的重视和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再加上企业自身的努力与提升,相信这种局面必将改变。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